美國內專「末代口試」
景福醫訊,2009:26(11);pp.21-24
太平洋時報
這是我1972年參與美國內科專科醫師考試(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ABIM Board Exam) 史上最後一次口試的經過。
ABIM Board Exam迄今已有七十年以上的歷史。ABIM是對醫業及民眾負責,維持醫師臨床學術水準的最高層級專業機構。它的證書代表這位醫師對內科學已經具有正確的臨床判斷力、技術、以及對醫業的態度,可以提供優秀的病人醫療照護。
到1972年底之前,這個內專考試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接受完三年的實 習 醫師及住院醫師臨床訓練之後才能申請的筆試。如果筆試通過,再經過一年,可以申請第二部份的口試。筆試口試都通過之後,就能得到ABIM的專科醫師證書。如果口試三次不過,就得再接受筆試,通過,才能再度報考。
口試的方式,是由考試官,給一位口試生一個病人,讓試生在四十五分鐘之內從病人問取病史,再完成身體檢查;然後向考試官報告,並接受他的詢問考試四十五分鐘,共一小時半。因為有主考試官及副考試官兩人,因此這整個過程要花三個小時以上。考試通過與否,當然是由主考官決定。
1972年以後,ABIM取消口試的部份,而只靠筆試驗證醫師的內科學能力。其原因,當時就已經聽說就是因為各個試生所接受的「試題」各不相同,隨運氣而難易度差異很大,口試官的主觀性也大。又可能當時考生的權益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受人批評不公平,而終至取消口試。
口試官的態度是否公正也成為問題。當時我在紐約認識一位極為聰明,臨床能力超強,受我高度尊敬的內科教授,卻聽他的一位 後輩 教授告訴我說,這位professor H考三次口試都沒過。以後經第三者探問一位主考官,為什麼他口試沒過,回答卻是 “He did not impress me.”。幸而美國當時學校只看能不能做事,不會只看這種證書,他的能力、表現還是讓他有機會做該做的職務。
現在ABIM筆試考試通過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前的內專第一部分筆試,對於接受良好的教學醫院訓練的醫師,我猜測通過率也是很高才對。不過,口試卻不一定那麼容易,因為到接受口試時,已經是進入次專科訓練快經歷兩年,開始對一般內科有些生疏的時候,而所接的「試題」不知道會是哪一方面的。有一位已經接受極優秀醫學中心心臟專科fellowship訓練兩年的醫師,看他考前是滿以為受過好醫院的訓練,進去和考官聊聊談談大概就可以了。但分發給他的病例卻是個primary gonadal agenesis(原發性性腺未發育症)! 他可能連想都沒想到他的「試題」會是內分泌方面的這種冷門疾病,考完出來面色蒼白對我直搖頭。
我1969年就通過第一階段的筆試,過兩年再申請口試,到1972年 五月二十四日 接到ABIM通知,要我準備 十月十一日 到十三日之間,到紐約接受口試。那時已經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是「末代口試」,這次不考,以後不知道是否要再經過一次筆試。當年我雖已經是做淋巴球研究第四年,一般內科的臨床能力經由晚上到小醫院工作賺收入的方式,還能維持一個水準。自從收到考試日期通知,又開始複習我抵美後一直訂閱的數種內科學雜誌,尤其兩年來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每一篇摘要都讀,吸收一般內科學的新知。
當年七月我已經到芝加哥西北大學感染科就職,一方面要趕緊學習臨床感染科學,以便領導迴診;同時又要準備一份合乎主任Dr. Paterson要求的研究計畫書,申請研究經費,結果工作壓力極大。又在六月就接到在台灣的母親得到淋巴腺惡性腫瘤,被當作是結核病治療,正確診斷延誤了半年的消息,心情低沉的程度無法描寫。再被那位感染科主任無情的施壓,我在七月中旬就開始心律不整,給心臟科主任追蹤了半年,才逐漸好轉。
九月二十一日接到ABIM通知,口試確定是 十月十二日星期四上午 在紐約Bellevue Hospital。我提早兩天,十日就到紐約住在哥哥的宿舍,大嫂還燒牛排給我吃補強神。十一日到Bellevue勘查地理,十二日一早就到考試地點。
早上九點十五分,由該醫院內科總醫師帶我見第一位病人。他是六十幾歲,有急性心肌梗塞、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有營養不良、曾多次住院的男性病人,住單人房,因此也可能是要考慮有肺結核。可以想像問診需要花很多時間、廣泛詳細。他是從Minnesota或是Wisconsin專程來的副考官Dr. Forsythe的「試題」。我忘了和Dr. Forsythe的應答詳情,現在只記得他和我在病人旁,說到眼底鏡檢查,他看到我的眼底鏡是小口袋型的,他還拿起來自己看病人眼底,問我這光線不會太暗嗎。不過我是一直都用這支慣了,回答說我沒有問題。
到第二位病人,他也是六十幾歲男性,因為輕微中風第一次住院。見到我時是可以坐在病床上。他有輕度高血壓,神經學檢查也有一些中風相關的異常反射,但肌肉力量卻無明顯減低。我本來心想這個個案,是要我報告神經學檢查嗎? 心中開始感到不安。 可是到眼底檢查時,卻注意到他的網膜血管有很多的microaneurysms(微血管瘤)! 我警覺這應該就是這個病人的診斷關鍵! 他應該是糖尿病患,但必須先設法各方確認。我一再重複地察看眼底變化,再細心地問診。但問不出病人有過糖尿病症狀,也無家族史,他的過去病史是一片空白。又,這些病人顯然事前就被指示不要主動提供任何幫助診斷的訊息,看他的面孔,只有一臉無辜的表情! 因此我換個方式,看著他的上臂抽血部位,問他住院後是否飯前飯後都被抽血幾次檢查,他稍微遲疑一下,回答說,「有」! 啊哈! 顯然他住院後接受了血糖檢查glucose tolerance test,他有糖尿病無誤!
主考官是Bellevue Hospital 內科主任Dr. Saul Farber。我在他面前坐下,心情已經很穩定有信心。我陳述這個病人沒有任何重要的病史,也陳述他各種不正常的神經學檢查結果,再慎重的說出我在眼底看到microaneurysms,因此這個病人應該有糖尿病。他就問,那麼病人的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如何治療,等等。我就說糖尿病應該除了網膜,還會有腎臟病變、神經病變,都是因為微血管變化引起。我又談到治療,還主動地討論,幾個月前有篇論文,報告一種常用的糖尿病口服藥可能會容易引起心臟疾病,不過這種報告只能參考,不該影響目前的口服治療方式(這是要表示我常讀文獻,又能夠判斷論文報告的可接受性)。記得我陳述這中風病人的一串神經學檢查,並沒能檢查出Hoffman’s sign。到和Dr. Farber一起看病人時,他卻可以引出Hoffman’s sign,對我看了一眼,使我心慌出了一身冷汗,但看他似乎並不很在意。
ㄧ個上午考完,心中總是輕鬆些,沒犯大錯,應該是沒有問題。中午還叫計程車司機載我到最好的紐約餐廳,他就帶我到四十四街Sardi’s Restaurant,說是名人出沒的地方。吃完中飯,下午就飛回到芝加哥。
翌日見到主任Dr. Paterson,告訴他Dr. Farber是考試官,我從眼底診斷出糖尿病,也提到腎病變。Dr. Paterson是New York University來的,一聽就說,啊,Dr. Farber是非常公正、受人尊敬的內科主任。糖尿病患有微血管瘤者,會100% 伴有Kimmelstiel-Wilson syndrome (diabetic nephropathy)就是他最喜歡出的題目,你如果不能看出眼底的微血管瘤、沒答對微血管瘤和腎病變的關聯,就別想過關。這位醫師從1966到2000擔任NYU內科主任,1987到1998又任醫學院長兼教務長(Provost),於2006年去世。NYU於2001年特別提出對建設NYU最有貢獻的八位醫師,Dr. Farber是第一位,是研究腎臟的先鋒。八位中我曾有過接觸的,還有發現heavy chain disease、五十三歲就去世的免疫學家Dr. Edward Franklin(1969年差一點到他手下工作),及介紹我到西北大學感染科的Dr. Sherwood Lawrence。
十二日後接到妻子玉麗的電話,我通過了內專口試,當晚馬上電話通知在台灣的父母。
1972年是很多事的一年,也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年。前半段為了求職,寫信各方探問,每次工作回家看玉麗的表情,知道沒有好消息,心情就煩惱焦慮。發現有惡性淋巴肉腫的母親,在台灣並沒有做staging就被放射治療胸腔部位,其後因為放射線治療的影響,痛苦到要住院近一個月,我卻又無法返台探望。結果年底請她來美國診療之旅,到芝加個大學治療發源於腹腔的惡性腫瘤。化療之後,雖然腫瘤消失,但翌年九月她仍因肺動脈栓塞、急性肺衰竭,在美國去世。兒子們能帶回家的只是個小甕中母親的骨灰。
美國內專考試現在都只有筆試,已經有十八萬五千人以上有證書。(1972年我的證書號碼是三萬一千不到)。沒有口試固然是公平些,但是除非用某種方式限制考生資格,也會有缺陷。可能一些沒有接受完整臨床訓練、只會考試、不會實際處理病人的醫師,會通過筆試,取得內科專科醫師證書,而影響病人的安全、損害內科學院的威信。口試可以當面提出很多實際治療病人的問題,看出考生的實力。
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肉眼觀察血管硬化的地方,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可用來替代眼底鏡檢查。美國的內科醫師對門診初診病人都會做眼底檢查。台灣內科醫師的訓練似乎忽略這項基本檢查是至為可惜。
許清曉 醫師 (http://blog.xuite.net/ccshsu2003/ccshsu/)
教授您的文章太感人了!
回覆刪除不過讓我想起現在波蘭醫學院學生的事情!
在台灣鬧好大!
波蘭學生說她們也是經過讀書和考試等才畢業的!
但是每個國家受的教育程度又不同!
就比如每次您說病人感染應該如何檢查治療等! 但是台灣醫師都說我會被踢退等! 在學校就有踢退的教育嗎? 還是這叫社會教育?
而這一切又讓我聯想在中國受到的醫學院教育!
怎感覺以前的醫師都醫術比較高明!
回覆刪除醫德也比較好!
現在動不動一切都是以健保體制, 衝總額等等為依歸!
誰可以把業績衝在最高點, 誰爬的快!
學術方面的研討倒是變成其次!
現在的 醫師似乎是更擔心費用! 不知道是否醫院更不容易生存之故。或是社會風氣越來越壞了?
回覆刪除中國的 醫學水準比台灣還差很多! 可能寫一篇血液培養的文章!
回覆刪除我還聽某醫師說..
回覆刪除以前的醫師都靠臨床, 看病人的情況和PE..
也沒有這麼多Lab可以驗!
現在作檢驗很方便, 所以就都靠Lab來佐證! 他覺得可以不用驗的這麼頻繁!
這是我在請教他為何病人入ICU之後, 隔很多天也沒有follow CRP的問題!
他說的沒錯, 但是..如何拿出證據來佐證, 使用抗生素之後, 病人反應有改善等! 除了看臨床vital signs以外! 不過當時我沒有反駁, 因為對方不是我以前老闆, 還可以討價還價! 其實王醫師雖然固執不過他還是有很多好處!
以前靠觀察來判斷病情,有時可以,但以現在對醫療準確度的要求,觀察是太粗糙了。要看病人用檢驗數據以及觀察判斷,兩者是否同樣安全。結果應該很清楚。人不是神。
回覆刪除不能說用觀察的省大筆的錢,因而死掉的病人只有5%。如果是他的父母冤枉死掉,他會如何說。要用省錢的方法,也得先和病人家屬說一聲,看他們同意不同意!
許醫師 您好: 我是一位離職專科護理師,現在接受專科護理師受訓,準備考取執照。 看完您的末代口試之後,好佩服您們當初考試的心情,及承受壓力。我心想,一位如此有經驗的醫師,都會對筆試口試戰戰兢兢了,那...我們NSP又為何要進筆試與口試呢? 面對考試,其實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更慘的是,無從準備起,我甚至乾脆買哈里遜內科學(上.下2006-2007)來準備考試,其實很多NSP都不明就理,卻逼於法規而參加受訓,要考取執照。就連現在專科醫師都以不進行口試了,為何我們還要進行口試? 真是個無解的答案。
回覆刪除但是,我仍然對您的抗生素使用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擁有一本,是小院主治醫師給我們參考,跟他千拜託萬拜託才肯借我們去拷貝的。
所以當看您的部落格時,發現裡面有很多專科知識,是資歷尚淺的我所不知道的。希望能繼續拜讀您的部落格,分享疾病,接受新知。
&nbs
p; 感謝您!!
回覆刪除接上則
回覆刪除現正旅遊中,在旅館看到妳的回應。
回覆刪除謝謝妳的回應!
第一次要編製NSP的短期課程、或完整的兩年課程、或是考試試題,應該不容易。美國的NSP是會看門診,收費少些,但據時報周刊(Time)一兩年前的報導說NSP (美國稱為nurse practitioner)問診親切很完善,所以生意很好。台灣的醫界很怕
New Roman">NSP會搶生意,所以可能無法像美國nurse practitioners自己開業。問題就是,得先考慮在台灣NSP專業化初期,以及三、四年後NSP職業上軌道後,醫界、護理界對NSP的工作內容,「是期待什麼?」有些醫院將NSP當住院醫師用,也些地 方是純 醫師助理。不知台灣護理界有沒有整盤的規劃。
回覆刪除我想有口試是比較可以看出實力,不過考官要能夠非常客觀公正,不要成為賭考生運氣的打賭式口試才好。三
、五人同時問,合議後決定是否通過,可能比較公平。筆試的出題也是應該大部份題目是,以必要知道的基本問題為主(考古題)。不過台灣的考試出題者常常以刁難式的出難題,似乎是考官要呈現他們的authority。我認為這是台灣數十年來的惡風。缺乏學者風度。
回覆刪除至於妳說對我的抗生素小冊子「五體投地」,使我很高興,也很好奇,妳是對什麼地方覺得「很好」? 能不能麻煩妳再度回應告訴我? 妳寫過來,我就告訴妳我的小冊子中,美國西北大學到我手下學習的學生(1978-1989年間
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最讚賞的部份是什麼(他們向我的內科主任反應!)。還告訴妳編寫這本小冊子的過程。
回覆刪除等妳的回覆!
許 醫師 您好
回覆刪除感謝您撥空看我的留言,真是令我受寵若驚。
關於NP的部分,雖然已有10多年的歷史了,但卻是這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及有成立專科護師學會,希望將專科護理師正名化,並規範角色立場,及制度。
當然,這是初期,未來將會如何進行,或發展,誰也不知,只是有很多來幫我們上課的講師,他們大部分都是以美國的學經歷,來做為參考及制定對我國的專科護理師,認為最有幫助的課程及對學會的規劃。
所以,法律雖然公布了,但大家還是一知半解,只能配合政策行動,也是頗多無奈。
我會覺得許 醫師的小冊子好,跟我之前所在單位也有關係吧,因為醫院太小,故不分科,除產兒之外,內外不分科,加上沒有住院醫師,所以一切事情,全部包攬在我們身上,又只靠我們個位數的人力來撐起一個班,相對的,就[不專]也[不精](這是我到其他醫院實習後的個人感想),加上很多主治醫師,看到我們能把病例完成,病人不要出大事情,凡事有向他們報備,已經很阿彌陀佛了....
也因此,很多主治醫師,對於病人做的一些Order及處置,或是選擇用藥,對我們來說,真的無法[解讀]主治醫師的思想,以及自己也不長進,沒有多閱讀相關醫學書籍,因為主治醫師也不會給我們教育上課,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土法煉鋼出來的。
再者,選擇用藥,我們大多是主治醫師告知我們,或事先參考舊病歷,之後等主治醫師決定用藥,也就造就我們無法得知,[為什麼主治醫師想用這個藥,或抗生素],這是常存在我們心中的一個疑問。若提出疑問,還要看主治醫師願不願意告訴你,或是一句話[我也不知道耶],打發掉我們,或許訓練良好的NP,或是資深的NP,他們能懂的疾病是怎麼一回事,但對於我們這樣的環境與素質,真的是很困難。因為我們真的不懂,應該如何針對細菌或病人疾病選擇用藥 。
幸好一位熱心的醫師,跟我們說他擁有這本小冊子,並給我們院長看,她看完也是大力稱讚,認為我們要好好看這冊子,故我們跟他千拜託萬拜託,借來拷貝,希望許 醫師不要責怪我們用拷貝方式,來得到您的書籍。
上述,因為
教育不夠,本身素質太差,剛開始看小冊子很艱辛,於是先花功夫去了解,細菌分哪幾種,抗生素又分哪幾種,基本了解後,在對應疾病,發現真的如許 醫師的小冊子所寫一般,如此處置。讓我覺得好是好在,他可以快速,簡單的並依照小冊裡的分類,來知道關於此病,應用何種抗生素,以及一般療效時程,並注意細節部分,提醒我們一些對疾病及選擇用藥的盲點處。
回覆刪除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去翻一本可以當枕頭的大藥典,查完也記不得了,翻完了又不能帶在身上到處走。便利性與應用性實在很差。當然許 醫師的小冊子,是我看過最薄,卻又是一針見血的小冊子,所以在便利性與實用性方面,真的很好。(雖然我現在還無法將整本記起來。)
並且針對藥物的特性,疾病涵括的程度,且不限於科別的廣泛性,代表著這是一本有條理,系統及能讓我快速的針對菌種,或是疾病在心中有一個大概需要選擇的藥物,並評估主治醫師跟我所選藥物是否相當的小冊。當然,尊重病人主治醫師的用藥選擇與決定,是我們該做的。
以上,是我拜讀許 醫師的小冊子,及看過其他醫師寫的手冊的心得。
希望許 醫師勿見笑,若表達的不好,請見諒。
接上則
回覆刪除(旅遊完畢卻又重病!只能在床上打字)
回覆刪除我是非常高興有人能看得出我這份抗生素教學法的妙處。這本抗生素小冊子對於非感染專科醫師應該是很有用。
這本小冊子中有創意的部份是“各類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http://tw.myblog.yahoo.com/ccshsu-clement/article?mid
=4686&next=564&l=f&fid=61。那長表格一看就可以將大部分抗生素,對臨床上會常碰到的大部分細菌的抑菌效果都寫出來。(這個教學法的原理在部落格內 “抗微生物藥劑臨床使用的新教學法” 一文 http://tw.myblog.yahoo.com/ccshsu-clement/article?mid=564&prev=4686&next=4653&l=f&fid=61)。這張表格近三十年間又增
回覆刪除加一些,以後也應該再增添(因為新的抗生素、新的抗藥菌種會出現),但是原則應該是不變。因為剛剛開始治療感染症時,都是根據幾項臨床資訊(是否急重症、院內感染、過去用過抗生素、旅遊接觸過動物海水、什麼部位的感染、、、)猜測該使用何藥的。
回覆刪除這張表格剛出來給西北大學來我手下的學生是用手寫的(我還留著原始的一份在我的相片集內呢),他們還會拷貝給其他學生,又向內科主任提。我不知道他們怎麼說,但是主任向我說學生欣賞抗生素教學,向醫學院申請發了獎狀給我(「致力於研究、教學、臨床醫療」
pan>)。在台灣我開始只演講「抑菌效果」,以後再加一些內容成為小冊子,應該更好用。
回覆刪除這小冊子我在台灣2002年開始印,用中部辦公室研究費(後來是廠商支助),迄今印了近兩萬份,或更多,免費贈送(改進到第八版)。不過好像絕大多數人都看完就丟掉,或不看就丟,令我很失望。會出聲讚賞的幾乎沒有。不過有幾位是在我的演講後出來親自告訴我說,這個抗生素演講是從來最簡潔清楚的。使我好高興。台灣的學生、同事都吝於出聲讚賞別人,不會用稱讚的方式鼓勵別人,是很奇怪,有可能是懶得思考,看不懂小冊子內容。
e="">
回覆刪除初期很多醫師不會贊同我抗生素教學法的原因,是因為健保局硬性規定抗生素使用是要「升階式療法」,從第一代的最便宜、較狹效的抗生素第一線使用,還有審查制度,不如此「升階」就罰十倍的藥費!!。這好像是買鞋時要求每個人都從最小號的穿起,過兩、三天腳會痛才換更大號的! 問題是延誤急重症感染的正確治療,可能一兩天就太遲了(人命啊!想想如果是你自己父母親,你希望怎麼處理?)。我說一開始治療急重症就要用第三代廣效抗生素療法,沒人要聽! 有少數感染科醫師是知道我的意思,但多年聽從年長醫師的話慣了,連明言贊成我的說法都講不出口,
到2000-2002年以後,我有一些醫院調查的數據(部落格內都有),向當時健保局張鴻仁總經理,及監察院張德銘委員說明台灣的抗生素規定會冤枉治死人,他們很關心,趕緊設法取消抗生素審查制度(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方還在審查,不從第一代抗生素開始使用就罰,這是會治死人的,很可惡。還有一些人是用各種理由正當化過去錯誤的感染症治療法,遲遲不接受新知!---就是說可能繼續有人冤枉死。),還在國家衛生研
究院開會(可是很奇怪的,我這個原始發動抗生素使用改革的人,卻沒有被邀參加。後來有一感覺,好像是那位張委員以為我的通報是「密告」不洩漏我的名字! 我這個人密告這種事情幹什麼!?好笑!!)。當時全感染界又有「降階式抗生素療法」的名詞出現,我三十年來「降階式療法」的抗生素教學方式才開始在台灣有人施行。
回覆刪除過幾年,台灣這些抗生素使用上軌道的荒唐曲折經過可能無人會知道了。
如果有人要印這小冊子
face="Times New Roman">(沒有登記,不能算是書,只是講義)我是很歡迎,其實目前的就相當有用了,但還可增加daptomycin及其他新抗生素資訊。廠商可能會支助。如能告訴我一聲更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