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論「醫學雜誌排行榜」



論「醫學雜誌排行榜」


[景福醫訊,2009年9月:26(9);pp.24-26]


在這一篇,希望從我自己的首篇論文經驗,評論台灣醫界尊崇的「雜誌排行榜」


這幾天在網路上找到我四十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首件研究報告,這是描述肝硬化病患血清可以抑制淋巴球反應的論文。因為是重複被其他研究室證實---肝病及淋巴球間有某些關聯---的第一篇實驗室報告,被引用超過二十年、一百次以上。這個 in vitro 報告發現的現象是暗示肝硬化病人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因為血清內的某些物質而有些缺陷。原文連圖表完整地豋載在下列網頁。(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artid=1712987&blobtype=pdf)


這個研究是1969年在New Jersey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Section of Liver Diseases and Nutrition做研究生時完成的。其實自1968年七月到職研究,到一九七零年八月投稿的一段,對自小急著想要發表新發現的我,是相當坎坷緊張的過程。


肝病病患的淋巴球研究當時還沒有人注目。該處主任是位美國肝病界受人尊敬的 Dr.Leevy,是台灣肝病權威 宋瑞樓 教授在我出國前推薦過的。因此在1968年春天,我自以為第二年住院醫師時已經從Boston City HospitalDr.Sidney Cooperband學通了淋巴球培養技術(當時的技術粗淺,我學到的可能確實也是全部技術了!),要申請研究生職位(fellowship)時,想來想去也只能想到他。為什麼只會想到肝病,當然主要是 宋 教授,還有NAMRU-2微生物學 家王三聘 教授的影響。


1968年春天從BostonNewark, NJ,和Dr. Leevy面談,申請工作,就熱心地陳述我相信肝病病患淋巴球的研究一定可以發展。當時臨床界很少人暸解什麼是淋巴球、更不認識這種細胞的可能潛力。相信他也是一樣,只是因為他要新血,對我什麼都答應。其實回想他當時表情,似是以為這個才剛做完住院醫師,就想有新發現,有點幼稚,要以可有可無的態度支持我的計畫。


1968年七月到他的研究室,發現細胞培養設備不是各處都有的,關鍵儀器都要新購買,結果等了半年,培養器(CO2 incubator)才到手,又沒有5% CO2 gas tank,聽別人錯誤的建議,又浪費三個月,勉強可以淋巴球培養,就已經十個月過去了!這期間受到上下的熱嘲冷諷,因為其實也不是惡意,我只好笑著接受。


當時我已經很清楚,要做免疫學研究,就要到著名的免疫學研究室。否則就算我在肝病組研究有成果,未曾在免疫學家手下工作的無名氏,不會有人相信我的結果 (雖然我是在有名的Dr. Cooperband研究室學習,不過只是晚上週末兼業的),這種氣氛,在有一次肝病專家們來訪視(研究費申請時的site visit),談到我的淋巴球研究時,就很明顯地感受了(我雖是內心感到受辱,卻仍是自信心十足)。因此已經決定1969年七月就離開NJ肝病組,到紐約。也就是說我只有五、六,兩個月間可以做肝病相干的淋巴球實驗,做出可以寫出報告的結果。


幸而我當時自己設計的檢查血清對淋巴球作用的實驗方法,可以一次就同時查驗很多病人的血清做比較,又會跑遍內外科收集各種病患檢體,肯日以繼夜地工作。六月初才發現肝硬化血清赫然有抑制淋巴球反應的作用,到六月下旬就已經收集了足夠的數據,六月底離職前就可以向同事報告這個研究結果。(我原來的假設是阻塞性黃膽的血清應該會抑制,發現不對,馬上改變方向。)


七月,我就已經到Columbia University癌症研究中心,Dr. Elliot Osserman的免疫學研究室工作。用手寫好上個月實驗結果初稿,早已交給Dr. Leevy。不過不知為何,一年半,他就是不看我的文稿。因為這篇是唯一可以證明我能力的一篇,我多次電話留話,懇求、訴願,結果似乎是1970年夏天他才讀到內文,覺得是重要結果,很快親手校改寄給我。八月投稿到Mount Sinai Hospital Dr. Kurt Hirschhorn給我建議的英國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1971年刊登以後兩三個月內收到的複本請求(reprint request)120多份。


1969年英國的肝病權威Sheila Sherlock的一組,在最好的英國醫學雜誌Lancet曾經發表過一篇,報告肝臟病患淋巴球在試管內的反應,她們的結論是淋巴球的反應在肝病會遲鈍,因為細胞有異常。我的結論則是說肝硬化血清內有抑制淋巴球的物質,而細胞正常。兩年後Sherlock又出一篇,承認我的血清結論正確。


以後我為了要找尋血清中什麼蛋白會抑制淋巴球,查證當時出現的一篇報告正確性。它是在很高級免疫學雜誌(記得是在J. Immnunology)報告的,說牛的胎兒蛋白(fetuin)會抑制淋巴球。我立即自己做實驗。結果又是證明那一篇報告錯誤!


我要強調的是,這兩篇我親自查驗過的錯誤的實驗報告,都登載在一流的醫學研究雜誌上。另外還碰過幾次在NEJM發表的文章也是錯誤的實驗結果。LancetNEJM都是第一流醫學雜誌,Clinical Experimental Immunology雖也是好的免疫學雜誌,相信比前兩者「排行榜」要差(我從沒查過何謂「排行榜」,所以不知道!) 可是我這篇肝硬化血清的文章,創意及對醫學的撞擊不夠大嗎? 客觀地說我相信應該。實驗室數據有此被引用次數可以看出一端。


重點是:發表在好的雜誌(“排行榜高”)不就代表文章是經典之作。雜誌的排行榜高,應該是雜誌發行者要舉杯慶祝的事,個別的論文好壞還是要個別地評論。在迎接Pavarotti的宴桌同席吃飯,不一定表示你的歌喉也可與Pavarotti比擬;和億萬富翁同席吃飯,不表示你也是億萬富翁,你高興什麼呢?


有些在高排行榜雜誌上出現的文章很少被引用,不知道這些論文在醫學上的撞擊(impact)有多大。(沒有被引用,不一定是將來不會被發現為重要文獻,但是被引用次數多,則一定是代表已經有某種程度的impact)


台灣醫界評判學者的學術成就、職級升遷,捨「論文被引用數」,而取「雜誌排行榜」為主要(或唯一?)的依據是否該檢討? 我在美國聽到所有學者評論某學者的學術成就,都會包含他主筆的文章被引用數,返回到台灣,聽到「排行榜」,完全不明白是何物,非常的訝異,也覺不合理。


用我自己數十年前的文章,說這篇重要、夠份量,是自覺很糗,但是我不知道該引用哪位前輩後進的文章,才能更恰當的申辯「引用數」及「排行榜」的適與不適。請讀者饒恕。


13 則留言:

  1. 精神科觀察部落客2009年6月25日 凌晨4:46

    您說的沒錯~被引用數比刊登在哪裡更重要
    因為被引用就是被重視,被更深入的研究,被討論,被質疑

    所以一定有很多的注意力在那個論文上
    有個哲學家說:

    資料的價值是取決於它能使其他資料互相整合(產生關係的程度)
    一份資料的價值只能用重要性相當的另一份資料來評估
    一份資料或一個資料領域的價值是依觀察者的觀點而調整的
    一個資料或一個資料領域的價值取決於其對生存幫助或阻礙的程度


    回覆刪除
  2. 教授這文章不是您自己做的實驗嗎?
    為何寫and Dr. Leevy?
    在國外發表不用寫指導教授***, 而是寫who and who? 是嗎?
    我點進去看, 別說文章內容不懂了, 一堆圖我更是看不懂, 您真是太強了!
              weir~

    回覆刪除
  3. 芳薇:一般研究生做實驗是有上面的人指導,第二作者平常就是上司。經費又是上司申請到的,所以上司要 “名” 無話說。
     
    如果你是在問我為何沒有寫 “指導教授”,美國不會這麼寫。其實Dr. Leevy及那時肝病組(可能全醫學院)無人比我熟知淋巴球。(

    回覆刪除
  4. ONT-FAMILY:新細明體;">我到西北大學時也是唯一專家。)
     
    我的那次情況,上司Leevy雖然完全不知道淋巴球、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到他讀過我的初稿才發覺其重要性,後來有人接著在他那裡作同一類實驗,但沒什麼發現,沒人相信他們。我也不相信!),他還是第二作者。
     
    其實我應該加Boston的 Dr. Cooperband作為第三作者,因為他在電話上會給我ㄧ些有用的建議。可是這個

    回覆刪除
  5. an">Dr. Leevy一直暗示明言,說作者限於兩人,co-author才會被人看重。他是要我不可加上Dr. Cooperband為第三作者 (這種要求其實是無禮又小氣)。因此我無法加Dr. Cooperband之名字為第三作者。這使Dr. C很生氣,我也很難過。他們現在已經都去世了,我就不多提。
     
    我的原論文妳看不懂,不要難過。那是當時的同事也看不懂的,因為第二年住院醫師會晚上週末去學做實驗的人,據Cooperband

    回覆刪除
  6. -FAMILY:新細明體;">說,“你看還有誰嗎?”。他說我是他看過從來最認真的一個住院醫師。以後我需要時就請他替我寫推薦書。他曾寫: 我 “imaginative”,在美國給人這種評語是很少很少。收到那推薦書的教授,看著我,正經驚訝地說, “he said you are imaginative! Hooo!”. 美 國 教授雖然是自己的學生,絕不會亂給好評語。除了Cooperband的imaginative,還有西北的嚴酷上司Paterson曾經很大聲地對我讚,you can make new ob

    回覆刪除
  7. servations (為什麼它會這麼說,我會再寫一篇),就是說我會「發現」(我認為這對研究者是近乎最高級讚辭,我的一堆MD, PhD同學,學位高,但如果不會「發現」,沒用!)。在Columbia對我無好感的Osserman在我已經離開他的實驗室三、四年時,我再去訪問他,他得知我不是要去和他吵,之後,對我說,you are ahead of your peers! (那時我是已經免疫界有名了) 這些評語,出自這些很嚴肅,惜字如 金的 教授,是非常令我高興的事。很想寫一篇回憶,但是可能會令讀者反感。
     
    我的那個實驗的成功處,是在設計。

    回覆刪除
  8. 研究結果發表後,要看這篇論文的影響如何,這才是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沒有任何回應、無人重視、不會導致觀念的改變,不會增進知識,可有可無的論文,發表了,就算是在經典上發表了,也毫無意義!

    回覆刪除
  9. 因此我無法加Dr. Cooperband之名字為第三作者
    我想他可以了解你的困難點, 但是也很無奈吧!
    別難過了! 這種事情很難不發生.(因為社會競爭, 可以這樣解釋吧, 我猜)
     

    回覆刪除
  10. Dr. Cooperband是我在美國時就因為腎衰竭,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他一直都是最支持我的。Dr. Leevy似乎是十年多前去世,他在我離開好幾年後都還是對我不高興。我認為他是沒有什麼大成就的名人。
     
    人死了這些人際關係都是煙消霧散啊。時間一飛逝,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只是西陽紅 (三國演義開頭的詩)。那時我在找工作時,和各個名人見面,是有一堆有趣的故事哦。又機會就告訴妳。或寫回憶錄。
     
    妳問的死胎的問題我目前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記得死胎不一定會引起敗血症。等我 七月六日 全家遊完後,再找答案給妳。我們是再三十四小時後就要往機場出發了。會照像給妳看。
     

    回覆刪除
  11. 恩恩..
    知道了.
    教授旅遊愉快!!~
    PS: 暫時還是沒有找到專科護理師的工作, 我有一位同事(慧如), 原本在桃榮新陳代謝科, 因為另一名同事(慧敏)3月中就去慈濟大林分院, 一直告訴我們那裡薪資高, 病人量少等, 故慧如也在5-4去大林慈濟.
    到大林分配到血液腫瘤科, order 根本都不會開, 即使她很努力學, 藥物還是會開錯, 因為沒有底子! 再加上跳醫院所有的系統都得重新學起!
    他目前去了近2個月, 聽說被長官及學姊認為, 為何一星期該上手的事務, 快兩個月了還是不行!
    我們幾個約聘僱轉任了不順利, 可能跟以前我們薪資低, 沒有學經歷也可以轉任, 轉任後醫師扛的責任多, 大部分我們都by order做事! 真的是醫師助理!
    但是目前去的私立醫院, 可能都是要獨立作業, 導致紛紛陣亡, 應該說真的是我們能力太差有關!
    我曾努力找尋NP工作, 希望還有機會可以學習, 無奈, 大多數醫院都是希望可以馬上獨立上手! 用NP取代住院醫師等.(但是我沒這種能力).
    奇怪的是, 好多醫院都沒有住院醫師, 有的也是外國華僑, 沒有本國醫師執照, 每年這麼多醫學院學生資源都在哪? 大家的公家機關嗎? 這是我的近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