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H7N9 疫情續報--2013-4-4

上海鴿子驗出H7N9



鴿子是禍首? 專家:資料少難判定


〔編譯張沛元、記者邱宜君、洪素卿/綜合報導〕中國H7N9禽流感疫情發展迄今,真正的病毒來源似乎還是沒有頭緒,昨日傳出上海市場中的鴿子找到一株與感染者身上「高度同源」的H7N9病毒株,是否表示鴿子是禍首?或是傳遞者?還是其實只是連帶受到感染?


專家表示,目前資料太少、難以判定,恐怕還是要觀察一週到兩週,看看有沒有後續的感染者出現,才能知道情況。


中國農業部四日晚間宣布,經過基因序列分析,來自上海市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鴿子樣品中,檢測出H7N9禽流感病毒,是「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與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離株高度同源」。該部決定將動物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暫時納入一類動物疫病管理。


台大獸醫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鴿子身上發現跟人類身上病毒株同源性高的病毒,充其量只能說這株新的病毒同時能夠感染人、也能感染鴿子。無法做其他推論。


台大名譽教授賴秀穗指出,一般來說,鴿子相對不容易感染到禽流感病毒、即便感染之後,也很少會發病。也因此,當地農產品市場的鴿子樣本找到病毒,如果鴿子是被其他一起在市場的禽類感染,那麼表示病毒可能已經跟著其他家禽散布出去了。而如果只有鴿子有,那麼究竟鴿子的病毒從何而來?這又是一個問題!


醫師:市場有病原 鴿子未必是源頭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研判,市場一定有病原,但鴿子不一定是源頭。雞和鴨與人類接觸頻繁、運送速度也快,因此更為關鍵。


黃立民認為,H7N9病毒介於低病原到高病原間,禽鳥只有少部分感染或沒有症狀,現在中國未撲殺禽鳥,應該是因為「找不到」。建議中國官方應持續並擴大採樣範圍,儘快找到感染源。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不意外。」他也提醒,這並不能排除人傳人的可能性,因為病毒可能會發生變異。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指出,我國的禽流感監測早將鴿子列為監測對象,從未發現過帶有禽流感病毒的鴿子。未來除了持續監測各種禽鳥之外,要嚴防鴿子等禽鳥進入台灣。


 


恐怖H7N9 中國14例5死


〔編譯張沛元、記者邱宜君/綜合報導〕中國H7N9禽流感疫情繼續擴大,中國境內迄今出現十四例確診病例,其中五人死亡。香港昨晚亦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致嚴重呼吸系統病」的懷疑個案。

上海新增4例 浙江添1例


據新華社報導,截至台灣時間四日晚間九點,上海共確診六例,死亡四例,另外江蘇四例;安徽一例;浙江三例,其中一例死亡,總共十四例,相較三日通報的九例,上海新增四例,浙江一例。新增案例中,兩人是在三日過世,並於四日確診;其中來自江蘇如皋的四十八歲儲姓男子職業與鳥禽有關,主要從事運送雞鴨工作,上月二十八日出現咳嗽、咳痰症狀,他曾密切接觸的八人均未發現異常狀況。不過,中國尚未公布上海另一名死者身分。


至於另一新增確診病例是浙江的六十四歲張姓男子。張男上月二十九日發病,密切接觸過的五十五人尚未出現感染症狀。


倫敦帝國學院流感病毒專家巴克萊表示,目前H7N9病毒株的特徵,似乎就是還不會在人際間傳染。她說,病毒的基因序列顯示它是低病原性禽流感,但是某些基因已經出現適應哺乳類動物的突變,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已經取得未來可突變成能在人際間傳染所需的形式。


港疑出現新冠狀病毒病例


此外,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香港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致嚴重呼吸系統病」的懷疑個案。患者為一名卅七歲女子,四月一日起出現發燒、頭痛和氣促症狀,現在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她曾於三月廿四日至卅一日前往土耳其和杜拜。


新型冠狀病毒從去年九月以來,曾有十七位中東與英國人感染、其中十一人死亡, 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或接觸感染,患者臨床症狀包括發燒(≧38℃)及咳嗽。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尚未接獲香港官方相關訊息,目前僅將中國列為疫區,是否要擴及香港地區,還待確認。


 


審慎因應H7N9來襲


中國傳出H7N9疫情,死亡人數連日增加,感染地區也正擴大。這一傳染病現今似乎仍在禽流感階段,從禽鳥傳染動物,包括人類,而且足以致死,但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判,應尚未演變成人傳人的地步。我國由於十年前在同樣是傳自中國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受害甚慘,衛生署為此宣布,提升防疫層級到「動物傳人」的第三級,把H7N9列入我國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案例須二十四小時內通報、病患送指定機構隔離治療,並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展開防疫大作戰。

衛生當局審慎應對,確有必要。處理傳染疫情,特別是其初期,必須從嚴評估、小心處理、認真執行,否則一旦疫情擴散,情勢即使最終得以控制,也要付出慘痛代價,尤其人命喪失。傳染病通常影響重大,而H7N9這種經由空氣及接觸傳染的疫病,以其無形難察,容易擴散而引起公眾普遍關切,甚至驚恐,理應及早防範。


中國處理傳染疫情的不堪紀錄,更使一海之隔的我國不容掉以輕心。有如世人所見,二○○二年冬天始自中國廣東的SARS,傳染給包括台灣在內三十七個國家,導致全球至少七百七十五人喪命,經濟損失不計其數。據WHO數字,台灣因SARS直接間接死亡七十三人,是受害最大的國家之一;另外,經濟損失據估計至少六百三十億元。SARS疫情嚴重,危害世人,罪魁禍首國際公認是一開始中國隱瞞疫情,包括對首例死亡病患未追查病因,且未上報WHO,以致疫情因欠缺透明而擴散,殃及各國,不但是感染病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使全球公衛策略面臨嚴厲考驗。


國人記憶猶新,十年前的此時,台灣正飽受SARS肆虐之害。第一位病人於三月初入院,打破先前零死亡、零社區感染、零境外移出的「三零」紀錄,到七月初我國從疫區除名,SARS造成社會極大驚慌。尤其馬英九擔任市長的台北市,市立和平醫院四月間爆發院內集體感染而封院,醫護人員未能倖免,近千人無預警遭強制隔離,引起社會集體恐慌,也暴露防疫體系的脆弱及台北市政府協調整合指揮不力的問題。所幸在中央政府介入及公眾集體防疫以對,疫情終獲控制。


台灣不僅飽受中國傳來疫病之害,在求助WHO過程還受盡屈辱。由於中國打壓,儘管我國政府主動申報疫情,WHO只能透過網站接受我國資訊,我國也未能直接得到WHO的專業建議,以致在對抗SARS時橫生阻力,台灣人民受害,且讓世界防疫體系出現缺口。尤有甚者,對於台灣人民加入國際社會對抗瘟疫的卑微請求,中國副總理吳儀後來在世界衛生大會斥責台灣代表權問題,外加其代表沙祖康面對台灣記者「誰理你們(台灣)!」的囂張嘴臉,更引起台灣人民極大的憤慨。


中國在防範與處理疫情的紀錄,至今並無改善跡象。以這次H7N9疫情來說,傳染途徑仍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與近月來上海附近豬屍漂流河川有關,中國衛生單位並未從禽鳥下手,以撲殺病禽,阻斷感染源;而從發病分布看來,呈現「大地區、小規模」感染,似乎病毒已存在中國各地,稍有不慎,很可能演變成大規模傳染。最根本的,官方公布的統計資料,由於不夠公開透明,或許只是冰山的一角。台灣的公衛專家因此認為,這與SARS初期的疫情很相似。同樣令人關切的,中國當局對於我國要求前往參與流行病學調查,並未正面回應。


與十年前相比,台灣對中國大舉開放,且在馬英九主政之下,近年的開放不但有來有往,還是幾不設防設限的開放,維護自主安全尊嚴的相關準備與安排極度欠缺。其結果有如國安局長所言,「來了不該來的人」,一旦H7N9疫情惡化,不該來的疫病來襲,我國面臨的公衛考驗將極為嚴厲;在嚴陣以待的同時,國人必須警覺一味親近中國的惡果不斷,如何從根本去除惡因,是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下接:  H7N9 疫情續報--2013-4-6


 





4 則留言:

  1. 中國H7N9禽流感病毒的艱難處境
     
    H7N9禽流感病毒在HA(Hemagglutinin血球凝集)蛋白的第226個胺基酸位置由Q(Glutamine榖氨醯胺)突變為L(Leucine白胺酸),使得這病毒有了微弱的感染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上呼吸道細胞的能力,但病毒也付出了代價,那就是因為這樣的改變也使得病毒感染禽鳥的能力降低許多。所以,這病毒正陷於相當艱困的處境,它既不能像突變前那樣有效的在禽鳥體內繁殖,於是在面臨其他病毒同時存在時便很容易失去禽鳥的這塊原有的地盤,又沒有充分的能力移民於新的宿主。
      這處境艱難的病毒還繼承了一項對它非常不利的特質,那就是它的PB2蛋白(病毒的ㄧ種複製酶)第627個胺基酸位置在HA蛋白突變之前就已經由E(Glutamic acid穀胺酸)突變為K(Lysine賴胺酸)。這項突變有助於病毒在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的細胞中繁殖,似乎對病毒是有利的,但

    回覆刪除
  2. 其實不然。首先,這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很微弱,而病毒必須要能感染細胞後才能夠進行繁殖,於是就像是空有絕技卻進不了比賽場一般,沒有發揮的機會。其次,如果是很幸運的這病毒成功的感染了人類的上呼吸道細胞,因為病毒繁殖能力增強,自然對細胞及宿主產生極大的傷害,而病毒是絕對寄生性的微生物,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生存繁殖,細胞死了,病毒頓時也失去了倚靠,再去感染其它細胞或宿主又不容易。尤其,宿主病勢愈重裕惠受到更多社會與醫療的關注,這對病毒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了。
      病毒有沒有機會呢?有的,但不容易。如果這病毒在HA蛋白的另一個位置即第228個胺基酸也發生突變,由G(Glycine甘胺酸)改變為S(Serine絲胺酸),則病毒將變成像人類流感病毒一般,能夠非常有效的感染哺乳類包括人類的呼吸道上皮細胞,這時人傳人就很容易發生。為什麼不容易呢?因為這樣的突變會讓病毒更難以在禽鳥體內生存,HA蛋白同時具有226及228突變的病毒不容易感染禽鳥的細胞,或者可以說在禽鳥體內,這病毒難以和其他病毒競爭。病毒在人類體內發生HA-228突變是病毒的最佳機會,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如果不幸發生,依據目前感染者的死亡率看來,將會是人類的一場大

    回覆刪除
  3. 災難。樂觀一點的看,根據傅希業及河岡義裕兩位博士的雪貂實驗結果,同時具有226及228突變的病毒反而比都不具突變的病毒要溫和很多,也就是原來的野生株病毒可以殺死雪貂,但雙重突變的病毒卻反而不殺死雪貂。然而,病毒之於人類是否也像對雪貂一般,目前還不能確定。
      本篇是根據中國流感研究中心(WHO Chinese Influenza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的資料,結合荷蘭羅恩傅希業(Ron Fouchier)博士、美國河岡義裕(Yoshihiro Kawaoka)博士及安納費爾南德斯(Ana Fernandez-Sesma)博士過去發表的文章所得到的心得,與讀者分享和討論。至於這病毒未來的命運如何?就由大家自己來做判斷吧!

    回覆刪除
  4. 非常感謝這些深入的消息!!   請以後也多提供!!
     
    從過去傳染病歷史所見,這些強悍病原,終究會遇到瓶頸,自己削減毒性或傳染力。不過到這個地步之前,需要各方面的全力防止傳染病的擴展,造成人命的喪亡、經濟的損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