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登刊這一篇給喜歡吃海鮮的讀者作為基本常識]
Fish poisoning (魚及海鮮中毒)
n 河豚(puffer-fish)之內臟、卵巢、皮膚有耐熱、非蛋白質的神經毒素(tetrodotoxin),食用後數小時致兩三天內發毒性(puffer-fish poisoning):頭昏、感覺異常(paresthesia)、消化道症狀、運動失調(ataxia)、麻痺,數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達60%。Porcupine fish、newt、salamander、sunfish等都有此毒。日本吃河豚生魚,如廚師未受特別訓練會有中毒案件。
n 蝦貝(mussel)體內有海中矽藻(marine diatom)Nitschia pungens所含有之神經傳導物質domoic acid。食用後15分鐘到38小時內發生毒性腦病變稱為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健忘性蝦貝中毒)。強烈頭痛、噁心、嘔吐、腹絞痛、瀉痢,1/4有急性遺忘,更甚者會痙攣、昏迷。神經病變可持續數年。
n 蝦貝體內有藻類Gymnodinium breve(形成 “紅潮”之藻類)之耐熱神經毒素。食用後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出現中毒現象(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神經毒性蝦貝中毒)。冷熱覺顛倒(temperature reversal)、感覺異常、噁心、嘔吐、瀉痢、運動失調等症狀。一般會自癒。美國Florida州海邊可見到。
n 雙殼軟體動物類(bivalve mollusk)如牡蠣、蛤子、文蛤等可含有數種海藻(Gonyaulax catanella、Gonyaulax tamarensis、Pyronidium bahamensei)分泌的耐熱毒素。食用後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出現中毒現象(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麻痺性蝦貝中毒),嘴邊四肢的感覺異常、可有消化道症狀,數天內恢復。但嚴重者運動失調、不能出聲、不能吞嚥、肌肉麻痺、呼吸停止,數小時內死亡。藻類常在北緯30度以北、南緯30度以南之海域,也可以形成 “紅潮”。毒素可用mouse bioassay。
n 有四百多種海礁魚類(reef fish)可在體內有Gambierdiscus toxicus及其他藻類釋出之毒素(ciguatoxin)。食用後數1-24小時內出現中毒現象(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igua”為西班牙文 “毒螺”之意)。先有噁心、嘔吐、腹絞痛、腹瀉,低血壓、心跳緩慢,再一兩天後出現下肢痛及無力,又可能有冷熱覺顛倒、牙痛。大部份病人數週內恢復,但數個月或數年內可復發。嚴重者神經症狀出現後一天內昏迷、呼吸停止。可以mannitol 1 gm/kg, 20% 溶液,45分鐘內靜脈點滴完,對嚴重病患有很好的效果。在澳洲、南太平洋、西印度群島、美國Florida州等地區常見。
n 鯖魚、鮪魚、鰹魚、飛魚(屬鯖魚類;scombroid fish)、海豚、或鮭魚等魚類體內有多量的histidine,經魚體內的細菌分解(decarboxylation)成為histamine (組織銨)。Histamine之量多過20 mg/100 gm魚肉時食用後會數小時內出現histamine之作用(histamine poisoning;scombroid fish poisoning):嘴邊感覺異常、面紅漲、噁心、嘔吐、頭痛、心悸、流汗、頭昏、發疹。十二小時內恢復,無後遺症。捕魚後冷凍或以放射線(g-irradiation)處理就可預防。其他含有多量histidine之食物都可能發生。
(採自2002年許清曉著『傳染病防治手冊』,最有用的中英文索引Index佔全書三分之一,可在藝軒圖書公司購得。以上是有關此病原的基本常識。最新資料還是要從網路或圖書館醫學雜誌取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