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二二八大屠殺死亡人數

外省人與失蹤者

◎ 黃招榮


郝柏村說二二八死亡人數僅千人,統派學者朱浤源硬是要把二二八事件的死亡人數,視為等同申請二二八賠償的人數。吳伯雄曾在電視上公開說:二二八是有殺人,但沒有強暴婦女。


我在2008年2月參加二二八事件61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有多國學者提出寶貴的資料。關於二二八死亡人數,學者人口學家陳寬政其專業的統計,估計死亡人數在一萬八千人至二萬八千人。根據
New York Times 的報導:二二八事件與日本、中國共產黨無關。且 New York Times
的記者曾目睹軍人強暴婦女。二二八發生時,紐西蘭人艾倫‧詹姆士‧謝克頓(Allan J
Shackleton)是屬外國籍人士的目擊者,當時他是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的在台官員。他在離台後,寫了《福爾摩沙的呼喚》,書中的第35頁至36頁更提到:在北投,街道上的女孩子往往被施以麻醉劑後,帶往軍營讓軍人發洩,然後用船帶往大陸。


根據《大溪檔案》第七九號,第230頁至241頁,監察院的事件調查報告,包括鎮壓前後,各地外省人的死亡人數總收不過三十三人;就算根據警備總部的統計,也不過四十五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編印《臺灣省「二二八」事變記事》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1947,第16頁,本資料收藏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這些外省人並非全然受攻擊而死,也有鎮壓期間被軍隊誤殺者。(《大溪檔案》第六七號,第194頁)。


在二二八之後的白色恐怖,中國國民黨對台灣人的「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人」的誅連,就像拉肉粽串似的毫無理法可言。二二八的死難者家屬往往要銷毀其所有的證物,並三緘其口,就好像這個親人從未出現過,以免更多的親族被抓。故在解嚴後平反二二八的同時,能提出賠償的人只有數百人。但二二八事件後的六年,即一九五三年台灣的戶口普查,不明原因失蹤的,竟高達近十二萬人之多。可見郝柏村、朱浤源、吳伯雄等中國統派立場的說法,完全是政治凌駕學術,睜眼說瞎話。


台灣人從熱烈歡迎祖國的到來,到二二八的抗暴,到一九四七年九月廖文毅的以追求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再解放聯盟」,這其中的轉變,如果不是二二八的大屠殺對台灣人的傷害太大,豈會改變台灣人日治時期朝思暮想的「祖國」情懷?


二二八時任記者的吳濁流在其《無花果》194頁中提到:當憤怒的民眾衝進公賣局搗毀物件洩憤時,國父遺像仍好好的保存著。如果台灣人真如中國國民黨所說的叛亂、不認同祖國,又怎麼會認同孫文遺像?(作者為國小教師,台灣文化所碩士)


就算五百人,他們該死嗎?


◎ 洪世才


郝柏村是不是軍事家我不知道,這要軍事專家去評判。但可肯定的是,他絕對不是歷史學家。從他對二二八死傷人數的發言看來,他更像是一個偏見的種族主義者、中原沙文主義者。或許,無知和冷血這兩個形容詞,對郝柏村的二二八言論批判比較貼切。


郝柏村說二二八只死了五百人,那麼就這死了五百人的問題請教郝柏村,這五百人到底犯了甚麼罪,國民政府軍要將他們殺害?政府以軍警力量將無辜老百姓殺害,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是野蠻國家的不文明行為,難道五百人就不是人嗎?何況血跡斑斑,不知道你郝柏村是不是把老百姓當戰場中的敵人,殺他幾百幾千稀鬆平常呢?


再請教郝柏村,你這五百人是甚麼時間、甚麼地點、甚麼原因死的?請你說說當時的國民政府怎麼下得了手?(作者曾任記者,彰化縣民)


 


郝個戒嚴與二二八


◎ 楊彥騏


先前,郝柏村先生投書指稱二二八事件「死傷逾萬」不是歷史真相;而認為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從寬」調查的五百餘人,乃至一再放寬期限資格的一千人左右,才是確實數字。郝先生並認為,這些登記的受害者,從優撫恤六百萬元,已經是政府最大的恩澤。字裡行間,似乎台灣人對當年的政府作為太小氣苛責。


回想郝先生在總統大選期間發表「沒有過去戒嚴,就沒有今天的自由民主。」跟這回投書的論述一樣,是完全建立在不尊重生命的基礎上。


無論當年歷史的時空環境怎樣,沒有一個台灣人是該死的。不論是屠殺一千人或一萬人;無論出自刻意滅殺菁英或無奈出兵鎮壓,無庸置疑的,二二八事件是政府暴力、政府殺人!不能因為出於無奈、人殺得少,而給予政府的暴行合理化、合法化。


奉勸郝先生這一群統治權貴的「新移民」們,無論你們自認過去對台灣的安全防衛、經濟建設等有多麼大的付出與貢獻,別忘了,當時廣大受傷悲痛的台灣人,在二二八事件幾年後,依舊坦然伸手接納、張臂容抱敗逃流亡的國民政府軍民,並一起胼手胝足在台灣安身立命。這是我在這個紀念日看到跟感受到的台灣人精神與價值。


(作者為高中教師,雲林縣民)


 


郝柏村與馬英九的算術

◎ 賴佑哲


郝柏村投書指二二八死亡及失蹤人數為五百餘人,引起風暴;馬英九也曾想引用二二八基金會領補償的人數做為二二八死亡的人數,這是不道德的。


已知所認識的受難家屬,有認為冤仇不能如此了結,金錢無法補償,更不願做國府的宣傳品,不屑出面申請補償。所以,領補償的人數確實不能做為歷史的數字。


二二八事件死傷人數,維基百科整理國內外各方調查數字如下:楊亮功調查報告:死一九○人,傷一七六一人。白崇禧報告書:死傷一八六○人。《紐約時報》霍伯曼南京專電:死二二○○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死三二○○人。保安司令部:死六三○○人。監察委員何漢文:至少死七千至八千人。《紐約時報》記者杜爾曼.德丁專電:死一萬人。台灣旅滬六團體一九四七年《台灣事件報告書》:死一萬人以上。民政廳長蔣渭川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報告書》:死一萬七千人至一萬八千人。日本《朝日新聞》調查研究室:死一萬至數萬人。美國駐台領事館副領事喬治柯爾:死兩萬多人。


還有,楊逸舟的《二二八民變》以行政院一九六○年下令註銷十二萬有籍無人的戶籍,當做二二八罹難人數的一個參考數據。這些數字,比起今日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屠殺」三個字絕不為過!人民對涉案的中國國民黨政權,理應比照那些中東專制政權辦理。 (作者為旅美台僑)


 


死亡人數成謎 張炎憲:當時政府最該負責


中國時報【陳文信╱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六十五周年,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日前投書媒體,質疑二二八死亡人數逾萬人恐非歷史真相,引發爭議。前國史館長張炎憲表示,二二八的死亡人數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學術界早已公認約為一、二萬人;他認為,死亡人數迄今難清查,最該負責的就是當時的政府。


張炎憲出生於一九四七年,即「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他因投入二二八事件與五○年代白色恐怖的口述歷史訪查工作,被譽為二二八事件研究權威。


張炎憲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一九九二年的二二八事件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死亡人數約在一萬八千人至二萬八千人之間;且根據事發當時台灣的新生報,以及上海、南京報業派駐在台記者的報導,死亡人數也都在一萬人左右。


他坦言,無論是研究報告,或是當時的媒體報導,當然多少會跟實際情形有出入,但出入應不會大到太離譜;此外,社會學家也以現代的科學方法,分析一九四七年的死亡率,並根據歷年的人口數、出生率和死亡率推算,二二八事件大約造成一、二萬人喪命,「這算是合理的推測,也是學術界公認的數字。」對於郝柏村稱當時非正常死亡及失蹤人數為五百餘人,放寬期限接受撫慰者也只有一千人左右,張炎憲表示,以申請補償的件數來推估當時的受害人數,不僅不科學,反而更顯示掌權者的傲慢與荒謬。他指出,當時是白色恐怖時代,參與二二八等於反叛政府,多數老百姓都害怕,就算家裡有人因此喪命,也多以外出死亡或其他原因辦理死亡登記。


張炎憲說,根據二二八事件當時的統計及賠償,死亡名單中只有五十七位外省人,竟然沒有本省人;直到五十年後,政府才開始受理賠償申請,可是當年受害的本省人,有些是未審先判、直接槍斃,根本沒有留下資料,還有些人沒有後代、父母已故,無人可代為申請,因此不應以申請撫慰的人數推算受害人數。他感嘆,受害人數至今還查不清楚,應該要先問當時的政府為何不調查?也應該先釐清加害者的責任歸屬。









救命恩人 228槍下亡 蕭萬長感懷潘木枝醫師

〔記者李欣芳、王善嬿/綜合報導〕昨是二二八受難者潘木枝醫師逝世六十五週年,官方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齊聚一堂追思。副總統蕭萬長表示,當年潘木枝遭槍決時,他曾到現場祭拜,當年那支參拜的香至今繚繞心頭,他感懷潘木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並稱潘醫師是他的救命恩人。


潘木枝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赴嘉義水上機場與國府軍隊談判,竟遭拘留,三月二十五日在嘉義火車站前被槍決身亡。


蕭萬長昨出席二二八基金會舉辦「那『一支香』還在燃燒—六十五年來的懷念」潘木枝醫師紀念特展暨追思會。他表示,小時候常受潘木枝照顧,他媽媽曾說,如果沒有潘木枝,他可能無法順利長大成人;且潘木枝不僅對他好,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潘木枝遭槍決在眾人心中留下悲痛、深刻的記憶。


昨下午嘉市也有「愛與和平—二二八事件六十五周年嘉義地區追思遊行」活動,哀悼二二八事件犧牲的十六人。當時受難的陳澄波兒子陳重光、潘木枝兒子潘信行深表感謝,陳重光說父親遺書第一行就說,為十二萬名市民犧牲無悔,過了六十五年還有那麼多人來參加遊行,很感動。


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員陳儀深說,當時死亡人數介於一萬八千人到兩萬八千人間,歷史不能被郝柏村等人干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