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類鼻疽博扣氏菌)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類鼻疽博扣氏菌)


l        前名為Pseudomonas pseudomallei (CID, 1997;25:7),又名Whitmore’s bacillus。可引起melioidosis


l        嗜氧、可動、革蘭陰性桿菌。染色後有bipolar staining看似安全針(safety pin)


l        儲主(reservoir):存在於土壤(soil)、池沼、遲緩的溪水、稻田、及流行區之農產品(farm product)上。泰國稻田土壤檢體之一半有此菌。可使豬、羊、馬、海豹等致病,但動物並非其儲主。


l        傳染途徑:主要由和皮膚小傷口接觸,但經口、或經呼吸道傳染也是可能。也有生殖道受感染者經性交傳染給性伴侶之報告。但很少檢驗人員受感染。


l        東南亞,尤其泰國(五歲時已有80%血清抗體陽性),是主要流行區。台灣也有。但很少被正確地診斷(泰國除外)


l        潛伏期:2-3天至數年。


病變:


l        可能的臨床表現有:


1.        無症狀感染。


2.        Transient bacteremia(短暫性菌血症)


3.        Asymptomatic pulmonary infiltrationX-光上肺部浸潤。


4.        Acute localized suppurative infection(急性局部化膿性感染)


5.        Acute pulmonary infection (急性肺疾病):從支氣管炎到壞死性肺炎,任何病變都可能。常在上肺葉形成cavity,似肺結核(tuberculosis)


6.        Septicemia(敗血症)


7.        Septicemic disseminated infection (敗血性全身性感染):多半是在有其他慢性病、免疫缺乏疾病,如腎衰竭、糖尿病、SLE、使用corticosteroids者、HIV感染者。


8.        Chronic suppurative infection (慢性化膿性感染):任何部位都可能,肝、脾、肺、心、腦、皮、骨、關節、淋巴腺、眼,等等。


l        常被稱為 “great imitator” (摹仿者)


診斷:


l        有些疑問的感染症,尤其曾經到過流行區者,都須考慮是否有此菌的感染,包括似結核、皮膚感染、急性感染。


l        用一般培養劑都可在1-2天內長出細菌、


l        急性期及恢復期的血清抗體效價(titer)如有四倍以上的增加則可確定。以complement fixation test在急性期有1:8,或hemagglutination or agglutination test1:160以上表示有急性感染。但常很遲才變陽性。


治療:


l        Ceftazidime 120 mg/kg/day, iv, TMP/SMZ (8 mg/40 mg/kg/day), po, 14,然後TMP/SMZ po, 6個月。泰國的菌株多半已對TMP/SMZ有抗藥性。


l        Amoxicillin/clavulanate 60 mg amoxicillin/kg/day, po, 分三次給予。


l        Tetracycline 2-3 gm/day (40 mg/kg),chloramphenicol 3 gm/day (40 mg/kg),或sulfisoxazole 60 mg/kg/day,TMP/SMZ 4 mg/20 mg/kg/day,給60-150天。開始30天要給兩種。


l        Imipenem 4 gm/day (60 mg/kg/day), iv。或piperacillin/tazobactam, iv也可。


l        肺外化膿性感染(extrapulmonary infection)治療6-12個月。


l        Septicemia之死亡率以ceftazidime治療可從無治療時的七、八成降到三、四成。五年內約1/4會再發(尤其短期治療、或以amoxicillin/clavulanate治療者)


l        尚無疫苗。



(採自『傳染病防治手冊』,最有用的中英文索引Index佔全書三分之一,可在藝軒圖書公司購得。以上是有關此病原的基本常識。最新資料還是要從網路或圖書館醫學雜誌取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