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sseria meningitidis (meningococcus;腦膜炎球菌)
l 革蘭陰性雙球菌(0.6-0.8μm),不溶血,可用多種培養劑,在5-10%CO2、35-37°C生長最佳。
l 細菌之認定靠生化反應:它會代謝glucose及maltose,但不會代謝sucrose或lactose。細胞壁上有cytochrome oxidase可將色素tetramethylphenylenediamine (TMPD)由無色氧化成深粉紅色(Neisseria、Pseudomonas、Aeromonas、Moraxella都會)。有些有纖毛(pili)。
l Chromosomal gene之recombination rate低。
l 有autolysin (自溶素,是amidase),可能破壞細胞壁之peptidoglycan 而使細菌自溶。自溶現象(autolysis)可以加入formalin(福馬林)、potasium cyanide(氰化鉀)、或65°C 30分鐘阻止(因此可推斷是酵素作用)。
l 鐵份會助此細菌生長。
l 有IgA protease,可將IgA之Fc自Fab分離。此酵素只在gonococci、meningococci等致病菌才有。Neisseria type 2 IgA1 protease可促進此細菌在上皮細胞內生存。
l 依莢膜多醣(capsular polysaccharide)可分為至少13血清型:A、B、C、D;X、Y、Z;E、;W-135;h、i、k;及I。依細胞壁脂寡醣(cell wall lipooligosacchride;LOS)又可分為12血清型。依細胞膜蛋白質(cell membrane proteins),B及C型又可分為15型。Frasch等人曾建議依以上三種抗原給予meningococci新的分類。
l 散發性的病例由多種血清型,流行性的病例則由一種。Group A、B、C、Y、W135等是常見的致病菌種。
l 約一半嬰兒血中有母親的抗體,6-24個月時減至最低。
l Group A之capsular polysaccharide和Bacillus pumilis者有交叉反應(cross reacitivity);group B者則與E. coli K1 antigen完全相同,同時又和新生兒之組織有交叉反應,因此group B polysaccharide antigen很難在人體引起免疫反應。
l Group A及C之capsule遇其抗體時會肥大,呈Quellung reaction。
l 儲主:人類帶菌者(human)。
l 帶菌現象有慢性(chronic)、間歇性(intermittent)、及短暫性(transient)三種;可刺激抗體之出現長達4-6個月。1/4之民眾可成帶菌者仍不會引起流行。但咽喉帶菌現象在無血清抗體者會引起菌血症。
l 其他細菌在咽喉部增加,如strep throat,可減咽喉部meningococci之數目;viral URI(上呼吸道感染)則反之。
l Mycoplasma 感染之後可能會容易發生meningococcal meningitis(在Chad之流行時)。
l 傳染途徑:接觸感染者之鼻咽喉分泌物、飛沫(droplet)。
l 潛伏期:2-10天,一般3-4天。
l 傳染期間:治療24小時後細菌消失。
l 一般傳染後只引起黏膜下感染。帶菌現象成侵入性感染多數是剛有過viral URI或Mycoplasma infection、或新被傳染、
l 約一半病患為1-4歲;流行時5-19歲者多。
l 病程可能極為迅速、猛爆性,有高比率的後遺症。死亡率為7% (腦炎)至19%(敗血症)。落後國家可高達70%。
l 1805年首次有epidemic cerebrospinal fever (流行性腦脊髓熱)之描寫。
病變:
l 感染後可能有以下四種情況:
1. 只有菌血症(bacteremia):侵入之菌數少,無抗生素也自癒。
2. 敗血症(septicemia),無腦炎:有敗毒症(sepsis)全身症狀、皮膚疹、休克,血中有細菌。
3. 腦膜炎(meningitis):CSF常呈混濁,頭痛、發燒、頸部僵直,但意識仍清,無病理反射(pathological reflexes)。血中可能有細菌。
4. 腦膜腦炎(meningoencephalitis):意識開始不清,有病理反射。局部腦病變及痙攣則少見,因為腦病變主要是由內毒素(endotoxin)及水腫(edema)引起。
l 有頭痛、意識不清、頸部僵直者可能不到一半。嬰兒、小孩常只有發燒、嘔吐。出血斑是重要症候,和血小板減低(thrombocytopenia)有關,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之結果。可能有紅丘疹、肌痛、肺水腫、內臟充血、心瓣膜水腫、心肌炎(近半)、腎上腺出血。近二成病患在恢復期可有免疫反應引起的心囊炎(pericarditis)。
l 約1~2%病患有慢性菌血症(chronic meningococcemia)。有反覆低度燒、皮膚疹、關節炎等症狀。須區別淋菌(gonococcus)引起之acute arthritis-dermatitis syndrome(急性關節炎皮膚炎症候群)。
l 猛爆性腦膜炎球菌菌血症(fulminant meningococemia,前稱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約10~20%之發病病人可能在數小時內發生shock、DIC、皮下及各器官出血、各器官衰竭,50~60%死亡,存活者也有嚴重皮膚損壞或四肢壞疽(gangrene)。
l 菌血症常和補體缺乏(complement deficiency)有關。
l 肺炎(pneumonia)要以血液培養確認細菌診斷。
l 尿道炎(urethritis)在口交者可發生。
診斷:
l 血液之細菌培養約一半會陽性,CSF之細菌培養約五到九成陽性。抹片Gram stain也有用。需注意Culture media內常會有sodium polyanetholesulfate,但它會抑制此細菌生長。
l 培養劑可用chocolate agar (37°C,5% CO2)、或modified Thayer-Martin medium (chocolate agar加vancomycin 3mg/mL、colistin7.5 mg/mL、amphotericin 1 mg/mL、trimethoprim 3mg/mL)。如臨時無培養劑,也可將新抽取之CSF直接培養。
l 以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 (CIE)、latex agglutination、coagglutination可檢出血液及CSF中之抗原(0.02-0.05 mg/mL),但一半查不出。尿中抗原持續較久。
l PCR(鏈脢反應)之敏感度及特異性各約90%。
病患處理:
l 病人治療要在CSF發現混濁之後三十分鐘以內給予第一劑抗生素。可用:
ü Penicillin G 75,000 units/kg, iv, q6h, 不超過24 million units/day,或
ü Ceftriaxone 50 mg/kg, iv, q12h, 不超過4 gm/day, (對Haemophilus influenzae、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都有效)。或
ü Cefotaxime 50 mg/kg, iv, q6h, 不超過12gm/day, (對Haemophilus influenzae、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都有效)。 或
ü Chloramphenicol 25 mg/kg, iv, q6h, 不超過4 gm/day(對penicillin allergy者可用)。
l 和病人接觸者不需做throat culture(不可靠)。要小心觀察是否有何症狀,早期診斷,並立即開始治療。
l 藥物預防可用:
ü Rifampin:小孩用10 mg/kg, bid, 2 天;一個月以下嬰兒用5 mg/kg;成人用600 mg, bid, 2 days。使用後有10-27% rifampin-resistant meningococci。
ü Ceftriaxone:250 mg, im, 一劑;十五歲以下用125 mg, im, 一劑。或
ü Ciprofloxacin:500 mg, po, 一劑給成人。
l 第三類甲種法定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報告,並採取適當防治措施,必要時強制隔離。
l 隔離:治療後24小時呼吸道防護。
l 消毒鼻咽分泌物污染之物品。
l 疫苗:已有含group A、C、Y、W-135 polysaccharide antigens之疫苗(vaccine)。應給予對兩歲以上無脾臟者(asplenia)。兩歲以上給一劑;三個月至兩歲隔三個月共給兩劑。Group C之抗原對兩歲以下者不易產生抗體。對group B meningococci仍無有效疫苗。
l 如在一個機構內發生流行,應考慮給所有機構內的人注射疫苗(如果流行是由group A、C、Y、W-135 meningococci引起)。效果可達60-90%,15-19歲者最佳。
l 加拿大之經驗,疫苗對兩歲以下小孩效果不佳,只約10%會有抗體。
l 在英國(使用Meningitec及Meninjugate),疫苗效果有爭議(85% vs 18%),且副作用不少(1/907有噁心、頭痛;死亡12人?)。
名詞之定義:
l Sporadic Cases. 在一社區內發生一病例,而和其他案例無任何人、地、時的流行病學關聯者。
l Secondary Cases. 和primary (index) cases有密切接觸,而在其發病後24小時以後才發病者。
l Coprimary Cases. 在index cases發病後24小時內發病者。
l Cluster of Cases. 有兩個以上由同血清型菌種引起的感染,在短期內、在鄰近區域內發生者。
l Outbreak. 雖各案例間無接觸或關聯,但在一族群中有感染逐漸傳開、病例增加之現象者。
流行病學調查:
1. case identification, laboratory test
2.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cts:寢食都在一起的人,如一家人,是屬於高危險群,小孩尤其危險。同學、醫護人員不是高危險群,除非和病患之鼻咽分泌物等含菌體液有接觸、處理氣管插管(intubation、suction等)或有肺炎病人而無保護者。
3. chemoprophylaxis:應給予病患家屬、托兒所、育兒所、育嬰所之人員小孩、高危險之醫護人員、及和病患在七天內有接吻或共食共寢者。和新病例再接觸時需再給藥。
4. meningococcal vaccine:給皮下0.5 mL。
l 保護效果兩週後才出現。
l 因含有水銀thiomersal (thimerosal),因而對此有過敏者不能用。
l 應使用於有血清補體缺乏、無脾臟、脾臟功能缺失者、旅遊Subsaharan region(沙哈拉沙漠南部地帶為流行區)者、有outbreak或cluster of cases之族群。
l 其保護效果在成人可長達十年(五年內不必再注射),但四歲以下者保護效果可能短於三年,尤其是對group C的。應該注射兩次。
(採自2002年許清曉著『傳染病防治手冊』,最有用的中英文索引Index佔全書三分之一,可在藝軒圖書公司購得。以上是有關此病原的基本常識。最新資料還是要從網路或圖書館醫學雜誌取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