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結核菌;TB菌;結核性分支桿菌;acid-fast bacillus;AFB)
l 屬於family Mycobacteriaceae,order Actinomycetales,導致結核病(tuberculosis;TB)之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之一,此complex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africanum(在非洲可見,很少有的人類感染菌)、Mycobacterium bovis(在已發展國家現在已很少,只約全結核病之3%,一致對pyrazinamide有抗藥性)三者。另外還有Mycobacterium ulcerans、及Mycobacterium microti,都是鼠類的感染原。
l 耐酸性桿菌(acid-fast bacilli;AFB),雖然Nocardia也可能是耐酸(variably acid-fast),但普通提到AFB就是只分支桿菌(mycobacteria)。2-4 mm x 0.2-0.5 mm大小,細胞壁有很多高分子量脂肪質。
l 分裂為二之doubling time為15-20小時,因此傳統細菌培養用Loeffler’s medium需4-6週才能長出菌落。培養前痰檢體可先以N-acetyl-L-cysteine in 1%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溶解黏液並殺死一般細菌。培養劑有用agar的Middlebrook 7H11及用蛋的Lowenstein-Jensen medium,在5-10% CO2中生長較快。如用Johnson Laboratories的BACTEC radiometric system,用有放射線的palmitate做為細菌碳素來源,則培養9-16天後就可看出結核細菌的生長。如加入p-nitro-a-acetylamino-b-hydroxypropiophene (NAP)則可抑制M. tubercuosis complex之三種菌,但不能殺死mycobactria other than tuberculosis (MOTT;非結核分支桿菌。看第 頁)。加痰檢體入BACTEC之前須先將痰中之其他細菌、黴菌。
l 除了acid-fast stain (耐酸染色) 需有10,000細菌/mL、放大800-1,000 x之高倍鏡才能找到,還有phenolic auramine或auramine-rhodamine等螢光染色法,可用低倍鏡就能找到AFB。耐酸染色有Ziehl-Neelson(傳統的加熱固定、carbol-fuchsin染紅色、再用acid-alcohol退色後用methylene blue對照染藍色)及Kinyoun (不需加熱固定)兩種。
l 儲主﹕主要是人=human(M. tuberculosis)﹐牛=cattle(M. bovis)﹑及其他哺乳動物(mammal)也可能發生。
l 最重要的空氣傳染(air-borne infection)病原菌之一﹐尤其喉頭結核(laryngeal tuberculosis)之飛沫(aerosol)傳染性最高﹐偶而也可經口(喝生牛奶)或由直接接觸傳染。喉頭結核及肺部感染除外之extra-pulmonary infections﹐除非有感染傷口分泌物﹐不會傳染。
l 咳嗽(cough)一次、或講話五分鐘可產生3,000個有感染性的浮游顆粒,打噴嚏則更多。一般需要多數細菌較長時間的接觸才會`感染,因此屋外的傳染可能性不高。衣物、碗盤等物幾乎不會媒介。
l 受感染及發病是兩段的過程。如有一痰抹片陽性病人,其家屬之30%會受感染﹐1-5%會一年內發病(小孩時10%﹔HIV感染者60%﹐2-7% annual risk)。最後約5-15%會發病。如病人是痰抹片陰性而痰培養陽性,則家屬之受感染率約為痰抹片陽性病人時之十分之一。如果是在密閉的空間,如潛水艇、飛機,則傳染率更高,有一次潛水艇內傳染達80%。
l 人口密集﹑經濟水準低﹑營養差之狀況下易受傳染。美國愛斯基摩人、印地安人、黑人較易受感染。免疫不全者,如HIV感染者更易被感染、發病。
l 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應該是常見的病原菌。只要有調查就可能被發現。
l 有silicosis(矽土沉著症)時TB infection特多。
l 如抗原(就是細菌)少、組織之免疫力強,會有很多巨嗜細胞融合的Langhans giant cell、淋巴球、巨嗜細胞、纖維細胞(fibroblast)、毛細血管,形成肉芽腫(tubercle),稱為有增生性病變(proliferative or productive lesion),終會纖維化、結疤、痊癒。如抗原多、組織之免疫力強,則各種發炎細胞較無規則性排列、Langhans giant cell則不出現,有不完全的組織壞死,呈乳酪狀(稱為caseous necrosis),其中有大量AFB,在肺部時會成為空洞(cavity)。
病變﹕
l 95%之病人受感染後細菌潛伏終身﹐由身體之細胞性免疫力(cellular immunity)壓制﹐但伺機會活性化。已鈣化之受感染淋巴腺內仍有活的結核菌。
l 5%之被感染正常人會演變成為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糜粒性結核(miliary tuberculosis)﹑CNS結核(tuberculous meningitis)及其他部位之肉芽腫性疾病(granulomatous infection)。後者在HIV感染者較易發生。嬰兒﹑青少年﹑免疫不全者較常發病﹐而有嚴重後果。
l 肺結核之臨床分類如下:0期:未有曝露於結核菌(皮膚測試陰性);I期:曾曝露於結核菌但無感染(皮膚測試陰性);II期:已有感染(皮膚測試陽性)但無疾病,考慮是否給予預防性藥物,但不一定要給;III期:有感染,有疾病。肺結核之現況描寫應包括:感染部位(肺、肋膜、淋巴腺等);細菌抹片檢查及培養結果及日期;治療用藥及日期。
l 主要初期症狀為發燒﹑疲勞﹑盜汗﹑體重減輕﹐以後出現咳嗽﹑胸痛﹑咳血﹑聲音砂啞等症狀。胸部X光會有各種變化。
l 腦膜炎時CT scan、MRI等可能看到tuberculoma(結核肉芽腫)、arachnoiditis(蜘蛛網膜炎)、cerebral infarction(腦血管梗塞)、hydrocephalus(水腦)等。臨床上可分為三期:stage 1:意識清楚,無神經病變;stage 2:意識混淆,或有神經病變;stage 3:昏迷,有嚴重肢體癱瘓。死亡率在< 5歲者為20%、> 60歲者為60%、症狀久過兩個月者80%。
l 腹膜炎時除了全身性症狀之外,有集聚腹水的serous type、腹腔內有疼痛塊狀物的plastic type、及兩者都有的。腹水(ascitis)內之細胞數約500-2,000/mm3,AFB染色幾乎無陽性者,培養陽性者只25%。用Cope needle做腹膜切片組織檢查可診斷者可高達64%,用腹腔鏡做腹膜切片組織檢查時可高達85%。
l 不治療時一半在兩年內﹑再久時五年內死亡。只有四分之一存活。
診斷﹕
l 以耐酸性染色(acid-fast stain)、或螢光染色可做初步診斷。
l 以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Standard (PPD-S) 5 IU (international unit。含有0.0001 mg PPD-S in 0.1 mL solution,內有polysorbate 80 = Tween 80以防PPD-S附著在容器之壁上而失去效果)做皮膚測試(tuberculin skin test)﹐10 mm以上之induration (皮膚硬結)應視為陽性﹐有HIV infection者5 mm也應視為陽性。一般以5 IU測試,會有25%的偽陰性反應。有病毒感染、使用類固醇、HIV感染、sarcoidosis都可能使皮膚測試呈偽陰性。偽陽性結果都是由非結核性分支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MOTT)感染引起。
l 皮膚測試結果,induration之陽性程度大小只代表宿主之免疫力活躍程度,而不代表細菌活性感染(active infection)之可能性。
l 重復tuberculin test時induration會變大﹐稱為 “booster effect”(追加效果)。老年人、有非結核性分支桿菌感染、或接受BCG疫苗注射者較多。不必考慮治療。Tuberculin本身不會使宿主皮膚測試成為陽性。
l 組織切片檢查是否有肉芽腫、caseous necrosis(乳酪狀壞死)、Langhans giant cell (融合的巨嗜細胞,有多核,圍繞TB抗原,代表成功的細胞免疫反應)、耐酸性桿菌,及CSF(腦脊髓液)﹑胸腔積水﹑腹水之檢查看其中細胞是否以單核細胞(mononuclear cells)為主、糖份濃度比同時抽驗的血糖很低、細菌染色及培養都可幫助診斷。
l 傳統細菌培養要4-6週才有結果,用BACTEC要9-16天,現已有些實驗室以利用鍊脢反應(PCR),只需十個細菌在一天以內就有結果。但它不能區別死的和活的細菌。對CSF檢查是否有腦膜炎尤其有用。
l 用特殊的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做DNA的分析圖譜,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是比較各個菌株是否屬同一菌種的最佳方法。可用於流行病調查。
l 腦膜炎時CSF檢查最重要。其沉澱物之染色37%之案例可看到AFB,做越多次陽性率就越高。
l 肋膜腔積水(pleural effusion)中白血球有500-2,500/mm3,protein常高於2.5 gm/dL,glucose降低,pH < 7.3,耐酸染色很少呈陽性,AFB培養約25-30%陽性,肋膜切片檢查(pleural biopsy)約75%有肉芽腫、25%細菌培養陽性。痰的AFB培養約25-33%陽性。
l 心囊積水(pericardial effusion) 耐酸染色很少呈陽性,AFB培養約50%結果陽性。
預防措施﹕
l 建立診斷﹑住院醫療﹑檢驗﹑細菌培養﹑藥敏試驗﹑X光檢查等之設施。
l 教育民眾﹐改善社會經濟條件。
l 對接觸病患者做tuberculin test﹑X光檢查。如有被感染之可能者﹐小於35歲時都用INH預防性治療。大於35歲者以INH預防性治療高危險群。高危險群者包括﹕最近tuberculin成陽性﹑家族中和病患有接觸者﹑胸部X光有舊結核的變化﹑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有矽土沉著病(silicosis)﹑接受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療法者﹑免疫不全性疾病(如HIV infection)。
l INH therapy在年長者較易發生hepatitis(肝炎)﹑drug fever(藥物引起之燒)﹑skin rash(皮膚疹)等副作用。因此已有過副作用者﹑有急性肝病者不能給予。給藥後每月追蹤是否有副作用。
l BCG vaccination有預防五歲以下孩童得miliary TB(粟粒狀結核)﹑TB meningitis(結核性腦膜炎)之作用。也應使用於和drug-resistant bacteria(抗藥性菌種)接觸者。BCG不能用於免疫不全者。
l 曾接受BCG vaccination者tuberculin test會變陽性﹐但會隨時間減弱。如skin test結果是強陽性則應考慮有近期內的感染。
l 消滅牛之結核病。
l 預防silicosis。
l 開始有效治療後約兩週內病人之傳染性就會消失。因此找出有活動性肺結核得病例是最重要的措施。
l 為預防院內感染,對有肺炎的病患應特別注意,稍有懷疑,應先隔離。俟開放性結核之可能性被排除之後才使病人回到一般病房。AIDS病患更需如此。
病患處理﹕
l 結核病為第三類乙種法定傳染病,應於一週內報告,並採取適當防治措施,必要時強制隔離。開放性肺結核屬於第二類乙種,應勸告住院,必要時強制住院。
l 病人要隔離在negative pressure room(負壓隔離房﹐每小時換氣6-12次﹐並可以紫外線消毒者)。如非開放性肺結核﹑痰中無結核菌﹑不咳嗽﹑已知有效治療者﹐不必隔離。
l 開始用藥治療有效﹐症狀改善者﹐2-3週內已無感染性。
l 治療用藥有下列幾種﹕isoniazid (INH)﹑ethambutol (EMB)﹑rifampin (RIF)﹑pyrazinamide (PZA)﹑streptomycin (SM)﹑Rifater (RFT = RIF 120 mg + INH 80 mg + PZA 250 mg﹔1 tablet/10 kg/day飯前一小時﹐不能超過5 tablets/day)﹑Rifinah (RFN300 = RIF 300 mg + INH 150 mg﹐2 tablets/day飯前一小時,給予體重超過50 kg者。RFN150 = RIF 150 mg + INH 100 mg﹐3 tablets/day 給予體重低於50 kg者)。
l 儘可能以直接觀察下給藥的方式(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DOT)。
l 一般initial infection後給INH﹐以防惡化。
l 初次短程治療方式﹕INH 300 mg + EMB 800 mg + RIF 600 mg (未滿50公斤者用450 mg) + PZA 1,500 mg (或用Rifater + EMB)每日一次﹐共兩個月﹐鑑評後如有效﹐改為三藥(除去PZA)(或用Rifinah + EMB)再給四個月鑑評﹐共六個月﹐然後停藥或繼續治療三個月再鑑評。只用INH + RIF者也要共用九個月(初二個月仍然加PZA)。[WHO建議初用四藥二個月後﹐可改為INH + RIF每週兩次再給四個月或INH + EMB六個月]。
l 如治療藥劑中無INH及RIF者治療到細菌培養陰性後繼續治療18個月。
l 如治療無效或有復發者﹐先看病人是否每日服藥﹐再用INH及抗藥性試驗有效之三種以上藥物合併使用一年。
l 肺外結核時三藥治療期間為十個月﹐共治療十二個月。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者最初兩個月加SM 0.75 gm/day, im。
l 小孩如不能做視覺顏色測驗不應給EMB。孕婦不能給SM。
l 和病患有密切接觸者要做tuberculin test﹐如陰性則2-3個月後再做一次。高危險群可以INH開始預防性治療三個月。如皮膚試驗陽性化則可給予六個月。
l 腦膜炎stage 2 and 3之病人可使用prednisone 60-80 mg/day, 一兩週後減量,再2-4內逐漸停藥。心囊炎者應給prednisone 60 mg/day, 四週,30 mg/day, 四週,再減為15 mg/day,兩週,可將死亡率自11%減到4%,也使心囊切除之需要性自30%減至11%。
(採自2002年許清曉著『傳染病防治手冊』,最有用的中英文索引Index佔全書三分之一,可在藝軒圖書公司購得。以上是有關此病原的基本常識。最新資料還是要從網路或圖書館醫學雜誌取得。)
教授:請問TB 病人 痰抹片陰性 痰培養陽性 若住院 隔壁床可以是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中的病人 例如SLE HIV(+)或使用STEROID內服的病人嗎
回覆刪除我覺得對一般人說 經過10-21天的抗結核治療後傳染力低是可說得過去 但是對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住院中的病人仍這樣說實在是引起院內感染的機會增加 是很危險的 這個漏洞是公衛漏洞 也有部份是官療漏洞 若因此發生被感染 應求國家賠償
安安: 妳的回應很早就看到了,可是打不開全文,只能看到第一行,不知妳問的是什麼問題。試了三天都是如此。原已放棄了,但今天(十七日)再試一次卻可以看到全文。所以現在才回信,希望妳會打開,會看到我的回信。抱歉!
回覆刪除我是贊成妳的說法,服用類固醇或原來就有免疫不全的病患,使用十到二十一天的抗結核菌治療,還不一定已有效地抑制細菌傳染的可能性。我不知道如何確認結核病患已失去傳染力,應該各個病患的情況不一樣,要各個案例仔細評估。不論如何就是要讓其他病患安全、不受到院內結核感染。 許
謝謝教授 我很想去函給疾管局及健保局建議規定 醫院不得將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收治在患有TB病人的同病房
回覆刪除安安:
回覆刪除免疫不全病患的免疫力有多差、以致無法以例行的十日至二十一日抗結核治療抑制其傳染性,是每一個病患不一樣。因此也不宜硬性要求要增加幾天幾天的治療時間。妳的信函應該是「體醒」處理這種「免疫不全又有結核病病患」的醫師,要特別注意:「這種免疫不全病患可能需要更久的治療時間,才能認為已經沒有傳染性」。「又因為這些病患有可能帶著抗藥性強的結核菌,對社會的威脅更大,因此更需要注意」。
假使妳有親友曾經受過這種「有可能沒有完全抑制結核傳染性病患」的威脅,應該是較容易寫信給CDC.tw的感染控制委員會,較有說服力。不過這個委員會我感覺很被動、不會輕易(幾乎不會)為了不在議程內的新建議而費時討論,靈活性完全缺如。所以要小心措辭,能夠要求他們注意這種病患的問題,就不錯了。
其實這種有關公共安全的問題,我認為與其寫信給疾管局,不如投書給報紙,可能較有效果。 許
「提醒」,不是「體醒」... Sorr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