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Poliomyelitis virus(小兒痲痺病毒;polio virus)

Poliomyelitis virus(小兒痲痺病毒;polio virus)



l        由屬於family Picornaviridaegenus Enteroviruspolioviruses引起(參看上項Enterovirus之分類)。此病毒有三個serotypes123。可導致全身性的感染,尤其是脊髓前角(anterior horn)灰質(grey matter)之神經細胞破壞而引起下肢之麻痺(polio = greymyelo = 骨髓或脊髓)。各血清型病毒之感染導致各型特異的永久免疫,因此有可能受不同型病毒的再度感染。



l        1949Enders等在非神經性人胚胎組織培養病毒成功,1953Salk等製造以福馬林殺死的非活性滅毒性疫苗(注射用的injectable 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1962Sabin等製成活的減毒性(live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是口服的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OPV用的減毒性病毒株(vaccine virus)和自然發生的病毒株(wild type virus)的差異在於其RNA nucleotide序列小於1%之差異,及前者對熱的敏感性。疫苗含有三種血清型病毒抗原。


l        儲主:人類。無長期帶原者,因此也有可能從地球上消滅此病毒。WHO計畫公元2000年就根除此病。


l        傳染途徑:病毒由糞便中排泄,而引起人對人之糞口傳染。衛生環境良好時由咽喉分泌物傳染為主。經食物之傳染可能性少。


l        潛伏期:3-35天。發生麻痺者一為7-14天。


l        傳染期:接觸後36小時咽喉部就有病毒,持續一週。糞便中72小時後出現,持續3-6週。症狀出現之前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


病變:


l        病毒經腸道侵入局部淋巴腺,再入血流引起viremia。少數病人中樞神經受侵犯。急性弛緩性麻痺(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 (就是paralytic poliomyelitispolio)只發生在少於1%。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或腦炎(encephalitis(都是non-paralytic poliomyelitis)發生在1%。絕大部受感染者為無症狀,或只有輕度發燒、倦怠、頭痛、嘔吐,有時會有嚴重頸背部肌痛(abortive poliomyelitis4-8%)


l        AFP者通常有燒,3-4天內達到麻痺高峰,兩側不對稱,視脊髓或腦幹(第九、第十腦神經最多)之受損部位,可能有呼吸或吞嚥困難,但最多為下肢癱瘓。兩個月內可能有些好轉,此後則不會改善。


l        有時數年後肌肉會更衰弱,稱為小兒麻痺後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


l        受感染者之年齡隨環境衛生之改善而由五歲以下為主的提昇為青少年。


l        AFP之區別診斷須包括: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兩側對稱、由下肢向上進行性痲痺持續十天左右、有知覺麻痺、全身性症狀較少,CSF中細胞少、蛋白質增加)、急性運動軸神經病變(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China paralytic syndrome。中國北部季節性流行病,無燒、CSF內細胞不增加,肌肉麻痺可延續數個月)、橫斷性脊髓炎(transverse myelitis)、外傷引起的神經炎(traumatic neuritis)、重症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porphyriatick paralysisbotulism(臘腸毒病)、殺蟲劑中毒(insecticide poisoning)、多肌炎(polymyositis)、旋毛虫病(trichinosis)、週期性麻痺(periodic paralysis)等。


l        在潛伏期或有前驅症狀時給肌肉注射、或有肌肉過度運動、或感染之2-4週前有損傷時會觸發肌肉麻痺,麻痺症狀也較嚴重。扁桃腺切除者,尤其是感染前後手術者得腦幹麻痺之機會大增(八倍)


l        OPV用之病毒株也可引起polio (頻率為四百九十萬劑發生一次,間接地和使用OPV者接觸者為五百九十萬劑發生一次)。一般為四歲以下、八成以上在第一劑之後1-3週、間接感染者(大部為青年人)3-4週發病。多次注射抗生素似和引起此類polio有關。


診斷:


l        從糞便、CSF、或咽喉分泌物中,以人或猴之細胞組織培養液分離病毒。須區別是vaccine virus或是wild type virus


l        血清抗體之價位在有麻痺症狀發生時通常已上升。


l        在流行區臨床症狀就可判斷。


病患處理:


l        支持性症狀治療。兩個月後在評估肌肉麻痺之程度,並開始復健。


l        第二類乙種法定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報告,並勸告住院,必要時強制住院。


l        住院病患要給予胃腸道隔離。糞尿可倒入現代式馬桶,然後消毒。家屬在病人發病時已受感染,因此在家無需隔離病患。


l        尋找是否有其他病人。


預防措施:


l        廣泛使用疫苗:


¨       台灣正常使用OPV疫苗之時間表(看第三章):生後24618個月各給一劑,小學入學時再加一劑。


¨       七歲以上仍未接受疫苗者馬上給一劑OPV6-8週後給第二劑,半年後第三劑。兩劑之間最少隔四週。


¨       在開發中國家小孩最常在6-24個月間受感染,因此給予時間表為61014週。流行區生後馬上給額外一劑。


¨       希望根除病毒之國家可對小於五歲孩童一律隔一個月給兩劑OPVOPV在冬天給,效果較佳。逐戶給予最好。


¨       OPV不能給予有任何免疫缺乏病人或使用免疫抑制劑之病患,或家中有這些病患者。對這些人只能用IPVIPV較不能保護消化道之感染及咽喉部病毒之分泌。


¨       有些國家現用作用加強之IPV (enhanced potency IPVE-IPV)。隔1-2個月給各給一劑,6-12個月後再給第三劑。


¨       成人未接受疫苗,有高危險性工作、或將旅遊經流行區者可注射IPV,隔1-2個月給各給一劑,6-12個月後再給第三劑。已接受過疫苗者可加一劑OPVIPV


l        教育民眾接受疫苗


l        有流行時可執行mass immunization,而不需關閉公共場所。


l        流行期避免非緊急的開刀及肌肉注射。


 

(採自2002年許清曉著『傳染病防治手冊』,最有用的中英文索引Index佔全書三分之一,可在藝軒圖書公司購得。以上是有關此病原的基本常識。最新資料還是要從網路或圖書館醫學雜誌取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